第一届海南省南海文艺奖文学类获奖作品三等奖

《老爸茶》作者邱名广

作品信息

书名:《老爸茶》(诗集)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字数:约20万字
ISNB(号):978-7-5441-5847-3

诗集序言

甘苦自知常怀道 人生如茶细品来——试读邱名广诗集《老爸茶》
作者:刘川

认识并结交一个人,大多时候,浅一些的,遇其相貌,寒暄几句,握个手,乃至喝个酒;深一些则是,办个事情,很对心思;而更深的是看见了一个人真正的相貌——比如品格、德行或思想,而惺惺相惜。我认识邱名广,就属于后者。 我和名广至今也没有谋面,更无缘把盏对饮或促膝而谈,携手酩酊而归更是奢望。但对他,我是始终怀有一种尊敬与感动的:从2008年起,几乎每年都能够见到由一位海南诗人倡导发起、出资支持,发起诗歌大奖赛。他不图名利,仅是赞助与奉献。第一届是与《绿风》合作,第二届时与《星星》合作,他就是邱名广。搞第三届“名广杯”诗歌大奖赛的时候,我就与他认识了,并协商好请他和我所在的《诗潮》杂志社合作这届诗赛。我就这样了解并走近了他。他始终怀着对诗歌的赤忱和感恩,努力在诗歌圈子里发挥能量。这样的能量如今被社会冠名为“慈善”或“公益”,而对名广而言,则是呈现恩义、表达真诚、回馈心灵。他没有作秀、没有包装自己,让自己获得大名声,仅仅是默默地拿出真心,给我们的诗歌和生活增添色彩。就这一点,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好人、一个好诗人。

沽名钓誉、故作姿态的诗人太多了,名广一直选择低调,走着隐逸的路线,他的诗歌,正和他的品格一样,扎实、平和、温静,暖人心灵。诗集《老爸茶》精彩纷呈,我最喜欢的是《苦丁茶》:

纵有一肚子苦水
也不该
往我嘴里倒
一片小小的叶子
能包裹多少飘摇的风雨
和岁月沉浮的心事?
压抑的欲望,膨胀在我手中
沸水里,你挣扎的过程
苦不堪言。坦诚,一览无疑
我多舛的命运,因你释怀
淡泊的心,一次次情不自禁
致远。仿佛苦尽甘来

诗人没有因为不应该来的“苦水”进入自己嘴巴、没有因为命运的众多坎坷被自己遭遇,而选择牢骚、愤恨,甚至诅咒与对抗,而是以优雅的局外人姿态,从容不迫地欣赏苦涩的人生际遇——“一片小小的叶子/能包裹多少飘摇的风雨/和岁月沉浮的心事?”于是,“我多舛的命运,因你释怀/淡泊的心,一次次情不自禁/致远。仿佛苦尽甘来”。名广的生存背景、成长经历,我不得而知,但我却可以猜测得到,他一定有着坚毅的性格、奋斗的精神,更有着隐忍的能力和包容的胸怀,没有这些,就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古今诗坛,太多的人,喜欢对抗姿态,标榜诗人的极端性格,似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真我、真性情才是一个诗人,这是中国诗歌文化中的傲气与自我陶醉性格“教唆”我们的过多的“出世”态度,而我更喜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隐忍、奉献的人生精神。还有就是,一味平怀、苦乐自甘的大度胸怀。《苦丁茶》里的悠然自得,就是我们最最稀缺的淡泊人格,即使世上无知己,仍有一颗赤子心。这样“虽常遇沟渠,而我总有明月”的无争的心,就是明亮的心,让我赞叹不已。

我还喜欢《我不能》这一首:
春天搬走冬天
仅用一根悄悄拱破泥土的笋
岁月搬动我
记忆模糊在去秋失落的果实里
夏天刷子一般
它的热情比沙子还粗糙
想用它扫去一些棱角,几行汗水
和盘托出脸上废弃的光阴
在骨头里
我不能喊一声疼
暴露了逆风催长的那几根
错过季节的白发

这是诗人如何对抗“时间”的一个有效法则。“时间”是一个巨大沉重的话题。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汉乐府·长歌行》从园中葵菜的春荣秋枯,百川入海的一去不返,表达人生的短暂;曹操《短歌行》写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感慨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邱名广却和他们不一样,即便是“岁月搬动我/记忆模糊在去秋失落的果实里”,而我还是“在骨头里/我不能喊一声疼”,这样的坚持是有意义的。

诗人的信仰与追求是对抗时间的最好武器。沉沦于光阴流逝,不如让自己的骨骼更坚硬——在历史里挺住。很多诗人因缺少大的胸怀,作品中多哀叹或沉迷,把大好一个活人写成一只没有归宿的“蜉蝣”。《我不能》表现出积极奋斗的人生态度。不仅让我想起非马的《脚与沙》“知道脚/历史感沉重/想留下痕迹//沙/在茫茫大漠上/等它”。人与命运、与历史的关系,正如脚与沙的关系。人类与时间的悲剧性关系,其实也是彼此证明与书写的关系,抗争的力量与精神一旦存储在时间里,就获得永恒——我们为什么惧怕这样的伟大机遇?

邱名广是一个重情感的人,他的作品写实,不做作,不玩弄辞藻,他很珍惜每一个词语,拿捏得正好了,就不在夸大或放大语言的功用,而是注重心灵体验,朴素与简洁地表达出深挚的情感。这方面的作品很多,我比较喜欢一首《村庄》:

是大山横在村庄面前
还是村庄掉进大山的怀抱
父亲每次送我到村口
我一跺脚
他就慌张低下头
父亲怕我
是接到信的时候
父亲想我
母亲说她呆呆望着村口
我是撒在她伤口上的疼
村庄很小
春天刚好把它覆盖
村庄很大
秋后收不完它的荒凉
而我,正在逃亡的路上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高速迈进,城市化进程大幅度提速,“农业”“乡土”“田园”等既定的诗歌意识,越来越稀少与珍贵——我是说,对个体经验而言,区别于统一模式的小圈子、小市民或小文人书斋“私语化”写作,地域化或个体经验化的写作更具有个性色彩和社会性深刻内涵。《村庄》一诗清晰、准确、完整地拍摄到了当代中国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心电图”。离开泥土,以及泥土象征和代表的朴素伦理价值结构(乡情、亲情等等),而新的伦理价值结构则是以利益为主题核心的(同事、同行、合作伙伴、上下级等等),没有做好心理调适的人,“正在逃亡的路上”。与其说,《村庄》是邱名广写出来的诗,不如说,是他遭遇的诗。他表达的困惑,是二十一世纪初叶我们集体的困惑。这样的诗,也是史。微言大义,足以给明天的人看看,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如何艰辛。

另一首《当年》则更丰满一些:
起垄,开沟,拌肥
要赶在寒风的尾巴上
把种子一一点下
母亲干活的时候不忘叮嘱我
早起,勤快,念书
说那些字,就像这一粒粒种子
你要懂得分辨它们瘪实
书本里的那个秋天
那么多低下头的神秘果实
够你一辈子摘来摘去

这是首十分平实的诗,可能被许多读者忽略。但如果放在今天具体的社会背景下看,内涵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深——这里表达了母亲从农业文明到对更高级类型由书本为缩影代表的城市文明的某种指引,尤其对我们今天具体城市文明的价值判断:“说那些字,就像这一粒粒种子/你要懂得分辨它们瘪实”。文明不完全是体制、制度的健全,而更多是一种自发的对文明的认同与坚守,以及建立具体、持久的操守。这首诗对我们今天城市化之后广大善恶不分、对错不论,唯金钱至上的“拜物教”教徒而言,应该引起足够的反思。而“书本里的那个秋天/那么多低下头的神秘果实/够你一辈子摘来摘去”,也写到了一种理想之果,信念之果。值得为之坚守,并不会一无所得。由此看来,“母亲”多么伟大,她是我们不能丢失的坐标与良心。

以上随心所欲地选读了邱名广的诗歌,我很惊讶,这样朴素的作品里,居然具有着巨大的力量,让我频频被震撼到。这是为什么呢?那就是,从邱名广的众多诗里,我看见了坚实的做人尺度、恒久的人道关怀、温暖的人性关注。

一位哲人说,人是世界的尺度。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把这个哲人的话反过来说也可以,维护与建立世界的尺度的人,才是人。诗歌作为人与人之间有效传递信息、情感、理念与价值的工具,如果不能清晰地具有一个规范世界,并使之道德化、人性化、美化的尺度,那么这个诗人就不具备诗人的名分。从这样的角度看,邱名广是一个好诗人。对一个时代而言,积极地使之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任何一个人都责无旁贷,而诗人作为能够深刻影响社会的人,更是责任重大。这就是我始终倡导,诗人回归自己时代的原因。我清晰地看到了,诗人邱名广在这个时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的这个位置多么重要,它意味着诗人的存在,不仅是文字艺术,更是价值尺度。

现在让我们翻开邱名广的书,和他站在一起,去品味人生这杯“有苦更有乐”的暖茶……

2014年5月4日于沈阳。(刘川,著名诗人,《诗潮》杂志执行主编。)

作者信息


邱名广

邱名广,曾在《天涯》、《红豆》、《诗刊》、《星星》、《绿风》、《诗歌月刊》、《诗潮》、《诗选刊》、《散文诗世界》、《中国农垦》、《参花》、《野草》、《椰城》、《诗歌周刊》、《中国青年报》、《海南日报》、《今日海南》、《作家报》、《海南农垦报》、《海口晚报》、《三亚晨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作品。曾获海南省2009年诗歌奖,首届全国农民工诗歌奖,海南省首届“南海文艺奖”三等奖,《诗刊》、《星星》诗歌大赛奖等多次省级以上征文奖。作品入选多部专集。著有诗集《无望的爱》、《老爸茶》,散文集《找个理由回家》。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琼海市作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