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实:学习体会

2017年06月08日 16:29  省剧协 符实  点击:47555  我有话说(0人参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积淀了厚重质朴的民族精神。其中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为代表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想,不仅跨越时空,超越国界,而且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文化自信必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 “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侵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中国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智士都懂得读史鉴今,以史为镜的道理,尤其中国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一朝一代的兴衰与认识的变迁,留下了许许多多安邦治国,为人处世,建功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深刻教训,以致社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懂得修身重德的重要。但是历史究竟要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世,或者说每朝每代历史上能留下名姓的历史人物所走过的路,究竟体现怎样的精神风貌,为后人留下了怎样的价值,光靠史学家忠实详尽的记述是很难广泛深入世俗,让普通百姓千古传颂或万世为戒的。因此,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小说、戏曲便自觉地承担了这部分责任,将史学家肯定的历史精神与价值化作一个个形象鲜明的艺术作品,让人津津乐道,代代相传。

 

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产生、流传与发展,在于它的灵魂,而传统文化就是它的灵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实践中最深入人心的大众文艺样式,积淀着中国人极为深厚的历史记忆和集体情感,从为君为臣如何安邦治国、建功立业到为父为母为儿为女为夫为妇如何治家,特别是百姓生活经验中默默印证的情感、道德和伦理传统,以及这一切在戏曲艺术中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形式。正因为戏曲体现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蕴含审美特质,千百年来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至今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蓬勃的生命力。特别是那些长演不衰的“骨子老戏”,如《梁祝》《白蛇传》《琵琶记》《秦香莲》《锁麟囊》《碧玉簪》等等一大批传统戏,通过情感伦理的具体展开,呈现民众日常生活的意义感和价值感。由人和心的怦然撞击,撕扯并剖析人性劣根,道德伪善及社会和历史的种种圆满和不圆满,在历经论争而流转存续的过程中,让人们透破“阶级论”“礼教论”等新旧意识形态对于生活世界中具体情感伦理的统摄和规约,深入到人情戏理中去感受戏曲艺术恒久绵长的人间烟火气,重新理解被压迫被屈辱者何以能在困境中有所自持和贞定,以此体现戏曲所涵蓄的民众生活形态,情感方式,伦理状况及其内在意义,无形中赋予并释放了艰辛柔弱者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言表的内心能量,同时也引起观众共鸣。

 

儒家传统历来推崇文以载道,使得可载道与不可载道的地方戏曲、曲艺等通俗文艺具有了特殊的心理意趣。在任何时代,正统教化的道气越重,人们对于通俗文化的兴致也就越浓,更喜其不惮以对正统文化和尊者不恭敬的方式打破沉闷,使得人间活泼起来。何况,原先戏曲的商业性生存全靠观众认可,其间富含世道人心。因此,凡经筛选淘洗而能深入人心的那些价值理念,比如自然、和谐、情义、仁爱、忠诚、坚忍、公正、平等、自由、勤勉、朴实等等,即为中国戏曲历久弥新,感人肺腑的文化品性。凡经岁月淘洗而能保留下来的传统剧目,必定包含着民众的愿望和梦想。而这样的梦,自然有益于整个民族的心理健全和生机活泛。尤其对于生计艰难而容易消沉陷落的底层民众而言,只要戏台的锣鼓一响,苦中也能作乐,再惨淡的光景也就变得不那么难熬。日久天长,戏曲成了民众情绪发扬最生动、最丰富、最充沛的表现形式,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也因戏曲而丰满,因戏曲而成熟,让人们领悟到戏曲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母体中备受推崇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维度。

 

回望传统的琼剧,看似平常、琐碎、乃至落入俗套,但它以生活实体不易拘管的灵活与庞杂,以民众在生活实践得来的切身经验,显示出世俗生活能量之强大。这种具体的活泼的生命形式在各种大观念大叙事下留出了更多空隙,更能让人自由呼吸。不过,近几十年来形成对比的是,空隙间竟没有悲剧的一席之地,民众似乎已经不需要看悲剧了,内中自有民间文化里脆弱、复杂而无奈的原因。其实,悲剧同样可以正能量,同样可以主旋律,没有悲剧的舞台是舞台的悲剧!而能够滋养悲剧的舞台,才是最有品质的文化自信。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请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见解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友姓名:    匿名   验 证 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全部评论(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