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关闭

文联动态

  • 最新
  • 推荐

中国舞协舞蹈名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海南采风创作座谈会在三亚召开

2017年03月01日 16:57  文/赵磊 图/郭杰信、黎娇 编辑:黎秀葵  点击:3688  我有话说(0人参与)

夏小虎

王艳梅

李蔓华

彭煜翔

朱庆元

李北达

刘 江

 

赵 梁

 

刘晓真

白金峰

 

苏娅菲

 

董慧

 

2月27日,为期7天的中国舞协舞蹈名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采风活动在美丽的三亚迎来收官之日。上午9时,中国舞协、海南省文联共同组织艺术家们在三亚市委市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出席此次座谈会的有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王艳梅,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舞协主席彭煜翔,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蔓华。此外,朱庆元、刘江、李北达、赵梁、刘晓真、柯书剑、苏娅菲、格日南加、白金峰等10多位来自北京和海南方面的艺术家、理论家也参加了座谈会。

此次座谈会由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舞协主席彭煜翔主持会议,会议围绕海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发掘与保护,海南候鸟人群舞蹈活动的普及与推广,如何让海南传统节日“三月三”走进来、走出去以及海南舞蹈创作问题谈四个议题展开。

夏小虎同志以视频的形式带领大家回顾了7天的采风之旅,并向海南省文联、海南省歌舞剧院赠送锦旗。

 

中国舞协赠送锦旗给海南省文联、省舞协

 

中国舞协赠送锦旗给海南省歌舞团

 

王艳梅对于此次“深扎”回访的必要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中国舞协“深扎”活动能常态化开展下去,为海南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智慧,也期待大家从海南民族民间舞蹈素材中吸取营养,提炼创作出像《五寸钢刀舞》、《喜送粮》那样的经典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海南少数民族舞蹈之美。她说,通过这次“深扎”回访,相信专家们对海南少数民族民间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海南省的民族民间舞蹈专家也来到座谈现场与远道而来的舞蹈家们共同就海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现状、发展状况等进行交流学习。希望我们海南的舞蹈艺术工作者认真收集专家们的意见,做好记录。这些观点看法建议都将成为将来海南舞蹈家们在创作工作中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李蔓华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疍家渔歌、育才的盘皇舞、招龙舞等,都是三亚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品项目,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诞生的,载承着乐观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希望能给各位名家老师带来创作的灵感。同时也希望三亚的文艺工作者借着这次“深扎”活动好好学习,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深扎”的创作导向,结合三亚的区域文化特点,积极创作,以卓有成效的创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座谈会和全国十次文代会精神,为助力精品城市建设,打造幸福三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朱庆元老师从专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题材丰富的黎族歌乐曲,并将黎族传统民间舞蹈归为祭祀舞蹈、生活劳动舞蹈、婚庆娱乐舞蹈,着重讲解了海南苗族传动舞蹈的种类及律动特征。朱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介绍,让参加此次活动的艺术家们更清晰地了解海南民族民间舞蹈的过去与当下生态状况,为呵护好黎苗族传统民间舞蹈的文化“基因”献策助力。他说,海南省还有许多古老民间艺术存活着,希望大家分秒必争地做好挖掘工作,不遗余力地赋予它,们生存的延续力量,并让它们展现出诱人的媚态,体现 出“文化自信”的理念。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李北达对非遗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略梳理,又将中国传统舞蹈的划分做了详细介绍。他说,中国传统民间舞蹈的成因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而民间信仰中包含着诸多的传说故事、婚葬习俗,现在“旅游式”的传统舞蹈表演致使其本身应有的神圣感荡然无存,传统民间舞蹈已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对于传统舞蹈的保护关键在于保护传承人,建立传习所,如今传承人非老即小,应该加强中坚力量建设,采用最好的设备,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将它们记录下来。在宣传方面要讲究证据,实事求是,传承人应该明白当地传统舞蹈为什么跳,在什么场合跳,以前怎么跳,现在怎么跳,对其演变过程要了如指掌。

东方演艺集团国家一级编导刘江说,舞蹈编导来到当地学习舞蹈动作很容易,但很难抓不住动作的“气场”,创作的基础源于对民族生命的依托,语境要从生活中来。关于让“三月三”走进来、走出去的问题,他认为南海是走向非洲、东南亚等各地的窗口,应该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打造海南传统舞蹈文化。

著名编导赵梁说,现在的传统舞蹈表演已经偏离传统本身,我们在保护它们时,不能为了舞蹈而舞蹈。“传承”作为一个动词,就是让我们动起来,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包容、尊重。此外,应对传承人设立专案,艺术要整体挖掘和梳理,而不是取其形忘其里。在采风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地艺人对艺术的界定是模糊的,我们势必加大对他们的保护力度,避免“跟着流失走”的尴尬局面。他认为,真正的保护是当下人在跳,做为专业编导应该感受当地民族舞蹈文化,而不是将舞蹈放在博物馆、资料库里。关于“三月三”文化品牌,他说到,海南属于海岛文化、移民文化,它本身所持有的包容性应该是国际化、多元化的。我们把“三月三”打造成商演的同时,应考虑当地人的接受程度,这样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而且将其打造成具有商业与艺术双重价值的优秀文化品牌。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晓真说到,文化馆对当地的知识话语有着支配权利,文化馆创作者在编创当地民族民间舞时并不如专业编导的视角更为客观、全面,因为他们的个人观念在创作中的作用力太大,对当地文化的原始性存在并不尊重。他们应试图明白知识传承是分层的,明确他们在知识传承中的定位。从创作者的角度看,这样的采风方式,艺术家们是触及不到民族血脉中流淌的本质。另一方面,艺术家是不是应该放下“艺术家”的身份融入到当地群众中,去感受他们的舞蹈与生活。

中央民族大学讲师苏娅菲谈及此次采风中最大的感受在于当地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律动”的丢失,当地群众在舞蹈时像一幅拼贴的画面,黎族舞蹈本该具有的律动在他们身上已看不到,我们采风者不仅要深入研究那些“画面”,也要对真正属于本民族的舞蹈素材进行整理。

专家们对于如何保护海南民间舞蹈、“三月三”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及海南舞蹈创作等问题积极献言献策,座谈会在艺术家们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中落下帷幕,相信通过此次采风活动,不仅是对海南民族舞蹈发展走向提供了经验上的借鉴,也使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得到积极的响应与进一步落实。

 

 

出席座谈会的人员有:

 

中国舞协舞蹈名家及舞蹈工作者

 

夏小虎​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刘 江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编导、国家一级编导
     李北达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舞蹈学系实践教研室主任
     刘晓真​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 梁       ​赵梁ART艺术总监
     柯书剑​     中央民族歌舞团创研室编导
     苏娅菲​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编导教研室教师
     格日南加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民间舞教研室讲师
     宋燕华​     中国舞蹈家协会办公室调研员
     赵娉子​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艺术交流部干部
     刘 锋​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艺术交流部主任助理
     周西雨​   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综合部干部
     赵 磊​     中国舞蹈家协会办公室干部
     张 婷​     中央文化报记者
     高  晴​     中央文化报记者
     李栋升​   中央电视台网络电视台摄像
     张 乐​     中央电视台网络电视台摄像

 

海南文艺界代表

 

王艳梅​   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省音协主席
      李蔓华    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彭煜翔​   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省歌舞团团长
      白金峰    省舞协副主席、海南大学舞蹈教授、硕士生导师
      朱庆元    海南民族民间舞专家、省民宗委文化宣传处原处长
      黄远舫   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省歌舞团创作室主任
      李君照​  省舞蹈家协会秘书长
      周克刚​  省歌舞团办公室主任
      梁其海​   三亚市文联副主席
      董 慧​    三亚舞蹈家协会主席
      周小玲    三亚舞协副主席;海南五指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海南袍隆扣研究会副秘书长
      王隆伟​  三亚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曾丽君​  三亚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葛 军​   三亚作家协会秘书长、省民间文艺会员

符天志    三亚民间艺术家

朱元水    三亚市文联副调研员

高育青    三亚市民宗委调研员

钟凤毛    三亚市文体局调研员

陈卫峰   三亚市委宣传部文产办主任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请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见解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友姓名:    匿名   验 证 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全部评论(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