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我说文艺

我说文艺 | 黄婵敏:春来老树发新枝——琼剧《苏东坡在海南》艺术特色初探

2023年05月09日 00: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黄婵敏  点击:1673  我有话说(0人参与)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宦海沉浮,几经跌宕,颠沛流离于黄州、惠州、儋州三地,成为古往今来文艺创作的无尽素材。在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文艺精品演出季活动中,黄梅戏《东坡》、粤剧《东坡与朝云》、琼剧《苏东坡在海南》三个剧种争奇斗艳,各自侧重抓住苏东坡一贬黄州、再贬惠州、三贬琼州的三个人生重要关节点,艺术再现了苏东坡在人生低谷时的旷达与诗情,并于戏里呈现了当地的风物、民俗、美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东坡文化饕餮盛宴。这其中,琼剧《苏东坡在海南》虽是复排旧本,却以独特的本土题材、浓郁的地域特色、鲜活的民族风情、锐意创新的艺术尝试……令人记忆深刻。

 

《苏东坡在海南》剧照 海南省琼剧院供图

 

诗意剧本:熔铸东坡风骨神韵

 

《苏东坡在海南》是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的抒情正剧,编剧李放并不求全,仅截取苏东坡在儋州三年的经历,突出其对海南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塑造了苏东坡桑榆之年却壮心不已的动人形象。该剧以“跨海到南荒”开场,在碧海蓝天、椰林掩映中,东坡父子风尘仆仆地踏上了谪贬之地儋耳。其时,海南文化落后,民智未开,当地人迷信巫术,病不服药,杀牛以祷,苏东坡到时正值时疫流行,便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先是为百姓施药献方,再为百姓挖井饮泉,养生防病,后载酒劝学,讲学明道,传播中原文化,提倡黎汉团结,开发民智,深受百姓爱戴。岂知,东坡兴办学院又遭朝臣耳目、昌化军监赵升荣借故发难,“奉命”停办封闭学馆,将东坡父子逐出官舍、流落破庙,但他仍不忘奋起,终在黎汉百姓的帮助下,盖起“桄榔庵”复课教学,谱写了一支相濡以沫的民族团结之歌。故事并不晦涩难懂,李放先生紧紧把握苏东坡的性格特质,致力于熔铸坡翁风采神韵,在巧妙构思情节、精心营造悬念的同时,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对一个正直而又备受迫害的政治家、文学家的同情、爱戴和关怀,以及身处逆境中的苏东坡对下层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和帮助,展现苏东坡在被贬谪境遇下细腻丰富的心境状态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旷达。

《苏东坡在海南》难得的是,以散文诗形式把苏东坡被贬海南的史诗搬上舞台,是一部由本地编剧独立创作的诗化琼剧。李放先生本身就是一位诗人,他在剧本创作中,将“现实”与“诗化”结合,注入诗的韵律、使得剧本词韵佳妙、文采焕然。品读剧本,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他在反复学习和运用苏东坡的诗词,探索苏东坡的诗心脉搏,挖掘和提炼苏东坡的诗词作品,用诗般的意蕴和激情来塑造大文豪苏东坡的形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自身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文学功力。全剧50多个唱段,大部分的唱段就是一首诗句,除去运用了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轩窗,正梳妆”等诗词作为唱段(内唱)外,其余都是李放先生经过情感需要而提炼出来的。如序幕和结尾的“补填遗石辟南荒,天涯雪爪千古扬。笠屐行吟咏绝唱,载酒劝学翰墨香。儋州三载留宏远,嘱写海南为故乡。”“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乃翁。天涯万里多情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就大大地丰富了琼剧的高雅韵律,在体现了编剧“以诗为求,以剧为用,化诗入戏,以诗敷剧”的艺术实践的同时,提高了琼剧的思想品味和艺术品味。

 

音乐舞蹈:呈现浓郁民族特色

 

《苏东坡在海南》的音乐唱腔由张拔山、陆铭芳、陈世文三位作曲家共同设计完成,我认为,张拔山老师善于在传统中创新,陆铭芳老师的手法则是清丽明净的,而陈世文老师堪称抒情圣手,曲风婉约细腻,三人各有其妙,却难得把各自的作曲风格都融入于戏中。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唱腔各有特色,抒情性强,契合了人物身份和表达情感要求。其中,“电闪雷鸣天地动”“一阵山风吹酒醒”“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唱段脍炙人口,一直在票友间传唱不衰。音乐则在继承传统琼剧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黎族民歌和海南民间音乐的精华,融会贯通,拓展和丰富了琼剧音乐的表现力,使琼剧的高雅韵律和通俗的民族民间音律融为一体。如第六场王水姑与黎子云的对歌,就以琼剧民谣揉进黎族民歌“叫侬唱歌侬就唱”的曲调,再加入儋州调声的节奏和衬词,融入琼剧的五更腔而成。整段对唱旋律活泼清爽,让人听来既洋溢着新意,又不脱离传统程式。

舞为戏用,戏在舞中,亦是该剧的一大亮点。《苏东坡在海南》的编导设计了一系列别开生面、色彩鲜明的黎族舞蹈,既充分展示了海南风情、黎家民俗风情,又丰富了舞台画面,增加了观赏趣味。如头顶竹笠、脚穿木屐的黎族少女和青年们的“斗牛舞”“打柴舞”等,皆让主人公以诗人的独特兴致投身其中与民为乐,充盈着生动、活跃的生活气息,此时观台上的演出,既成诗又入画,烘托着《苏东坡在海南》剧追求美、赞美民族风貌情感的主题。

 

演员表演:老戏新唱再开新花

 

《苏东坡在海南》暌违25年,在贯彻落实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背景下,在“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黎苗文化和海洋文化,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海瑞廉政文化等文化遗存”的重要指示中,再次搬上舞台。除个别中生代演员搭档配戏外,满台皆是新生代,笔者粗略计算,12位主演,其中8位便是90后、00后青年演员,这是琼剧精品剧目中难得一见的青春阵容。除了张昌义饰演的苏东坡外,陈昌文饰演的苏过、贾璐名饰演的隐士黎子云、陈虹静饰演的黎族少女王水姑、岱邦武饰演的琼州名士姜唐佐、邓蔺珊饰演的琼州府尹千金林春娘、潘戴林饰演的纨绔子弟熊长化、黄谨饰演的天真孩童思乡弟、苏兴冠饰演的昌化军监赵升荣、李硕征饰演的昌化军使张中、吴海燕饰演的奇妪春梦婆、林川媚饰演的爱妻王弗……三教九流、相映成趣,绘成人生百态、万千世界。

苏东坡的扮演者张昌义属于中生代中不可多得的“一专多能型演员”,他初入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学习小生行当,进入琼剧院转工丑角,后又赴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导演专业。记得2016年海南省琼剧经典唱段演唱大赛复赛中,他就以《画龙点睛》中的一段小生唱段“大唐天子落荒原”令人称奇。前些年,在《琼浆玉露》《和亲风云》中塑造的老生一度让观众称道。这次在《苏东坡在海南》,他饰演的苏东坡一上台就是一副风霜劳顿的清癯面容,一副体贴民瘼的博爱胸怀……张昌义在表演中,最难的在于步法步态、做派动作的改变,以往他演丑行,讲究脚步要灵巧,身段要轻盈,动作幅度要小,而在《苏东坡在海南》中,演老生则脚要沉稳有力,既要体现苏东坡的老人步态,又要在神韵上表现出一个伟大文学家、诗人所特有的神韵。张昌义的演唱有口皆碑,他行腔规矩,唱功扎实,讲究用胸部共鸣的唱法,使得高音清脆而不尖飘,中音坚实而不枯燥,低音深沉而不走板,在“一阵山风吹酒醒”的唱段中,他缓唱低吟,活画出苏东坡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放达浪漫、洒脱不羁的行状,以及闲适从容、旷达乐观的心境。

总之,《苏东坡在海南》是一台有较深的艺术含量和艺术底蕴,较高文化品味和文化追求的好戏。即便是25年后再看该戏,仍是耐人寻味、心有余甘。在当前许多地方剧种都面临剧本短缺的时刻,琼剧人努力寻找着戏曲与观众的沟通方式,在满足现代观众审美趣味的前提下,以老戏育新人,让老戏焕生机,重排《苏东坡在海南》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作者简介:

黄婵敏,海南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现就职于海南省琼剧院创作研究室担任艺术研究。曾撰写了《琼剧<海瑞>:打磨一出真正的艺术品》《琼剧<王国兴>拾羽》《梅花效应+<九龙金丝帕>=一处好戏》《虽观旧剧,如阅新篇——再看<长乐宫>随感》《让古老的琼剧在青春里绽放——看叶建宏<梁祝·忆十八>》《吴发凤笔下的女子们》《贫贱夫妻哀中乐——品味琼剧<评雪辨踪>选场》《琼剧“哭腔”赏析》《花开三朵,共表一枝——散谈艾艾、洪雨、周爱英》等60余篇艺术评论,在各大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与广大琼剧工作者与戏迷爱好者展开艺术探讨。

其中,《琼剧作曲家吴梅:总将新曲配古腔》《戏者,细也!——从韩海萍在<红旗不倒>中的表演说起》《巴黎上空奏琼音——海南省琼剧院赴法交流演出印象》《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记海南省琼剧院优秀花旦林川媚》《琼剧<冼夫人>:巾帼英雄唱出家国情怀》等文章在《海南日报》《今日海南》《文化月刊》等省级刊物发表;《缓吟低唱见戏魂——观洪雨饰演山村母亲笔记》《王英蓉的艺术人生》《李和平演艺生涯》《掘发题材,呼应时代——小议现代琼剧<我们村里的三把火>》等文章收录于《琼剧资源普查成果汇编》《琼崖梨园名伶》《岁月如歌谱春秋》等书籍中。曾主编《萍水相逢——黄庆萍琼剧演艺瞬间》,编撰整理《琼花飘香一甲子——海南省琼剧院建院60周年纪念特刊》。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请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见解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友姓名:    匿名   验 证 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全部评论(0)
    回到顶部